外墙渗水原因及处理方法

2021-08-31

外墙渗水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也是令施工企业尤为头疼的事情,不但严重影响了室内居住环境,同时因水的存在还会给结构的安全使用带来隐患,是目前建筑质量的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致远防水结合工作实践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外墙面砖渗漏的主要原因
1、面砖材质及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渗水 面砖的吸水率较大超过标准要求是造成渗水的原因之一,面砖中因含有大量的水份,通过不实的抹灰层和砌体中的毛细孔向内渗透,从面造成了外墙面的渗漏。同时,面砖镶贴时底灰不足仅在面砖中心部分有砂浆而其余部分皆没有。贴上墙后,使用“擦缝”工艺而非勾缝,使面砖与墙体之间形成了储水囊,水份通过毛细孔渗入,形成了渗漏。此外,对于高层建筑墙面砖在温差作用下不能自由伸缩而引起的裂缝也是造成建筑物外墙渗漏的原因之一。在施工外窗台和堵塞外墙脚手眼时,因补砌时只用砖头塞进去,抹上灰浆,再加上上述原因,水透过脚手眼,渗入到室内 造成了渗漏。
2、框架填充墙引起的外墙渗水
框架填充墙外墙渗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于材料方面的因素。砼和砖砌体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其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在相同的温差作用下,由于砖砌体和砼的变形值不同而使梁柱与砖墙连部位产生裂缝,雨水在在风压作用下沿裂缝渗入室内。其次为施工方面的原因:框架柱与填充墙应按设计要求设臵拉结筋,但施工单位往往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放拉结筋或遗漏,框架梁与砌体之间不易填砌密实,采用塞顶砖时不按规范施工,随砌随塞而造成薄弱环节以致渗漏。此外,使用多孔砖或砌块施工时,丁头砖挤浆不易密实,每皮砖砌完后在砖上刮浆时,砂浆大部分流入砖孔内,而砖墙的丁头灰缝砂浆不密实。砖墙施工前不按规范要求将砖预先充分润湿,而使砂浆中的水分被砖很快吸收,使砂浆干缩开裂,降低了砂 浆和砖的粘结性能,形成外墙渗水的通道。


3、外墙粉刷不符规范要求

外墙粉刷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防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外墙粉刷过程中,不按规范和操作工艺标准要求施工。粉刷层与砌体粘接不牢,起壳开裂。施工过程中墙面浇水湿润不足粉刷层中的水分易被吸收影响粘结力,使粉刷层与墙体之间形成空隙,或不按规范要求两遍成活而是一次抹灰成活或者分层抹灰时各层灰之间间隔时间太短,都会造成砂浆干缩值太大,导致粉刷层起壳开裂。屋面在温差的作用下引起伸缩,从而使顶层墙体甚至次顶层墙体在窗角等部位产生“八字形”开裂,从而造成墙体渗漏,这种裂缝的开展往往是不稳定的,在温差较小的冬天其裂缝宽度较 小,而夏天开张宽度则较大。


二、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加强面砖材料质量的控制
面砖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饰面砖。严格控制面砖的含水率,严禁将表面疏松缺棱掉角,翘曲变形的面砖用于外墙。
2、从设计入手解决渗漏问题
很多工程中,外墙渗漏往往是由于设计不当而造成的如顶层温差裂缝引起的墙面渗漏等。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设计入手,采取必要的设计措施,如增加砼构造柱,改变层面保温隔热结构,顶层砂浆标号适当提高等综合性措施,来达到减少裂缝防止渗漏的目的。与此同时,对于使用砌块等的外墙,可采用增加防水砂浆抹灰层或喷涂防水剂等措施来隔断水分进入 室内的通道。
3、严格按工艺标准要求施工
严格按外墙贴面砖施工工艺进行基层处理抹底灰、粘贴和勾缝工序,基层为砖墙时应先浇水湿润,然后用1:3水泥砂浆约6mm厚刮一道,紧跟用同标号灰进行抹灰,用刮尺刮平,木抹搓毛,终凝后浇水养护,抹底层灰两遍成活,每遍5-7mm。由此抹灰层密实不脱壳,吸水速度均匀,不易开裂。外墙镶贴前,先将面砖清扫干净,放入净水中浸泡2h后,取出晾干方可使用,面砖背面需抹满1:1水泥砂浆3~4mm,凡遇檐口、腰线、窗台、雨篷和女儿墙压顶处,均须做流水坡度、滴水线或滴水槽,面砖压向应顶面砖压立面砖以免向内渗水。面砖勾缝须掺防水剂先勾水平缝再勾竖缝,勾好后须凹进面砖外表面2-3mm,并浇水养护,防止开裂,砌筑时应选用质量较好的砖或砌块。施工前应浇水湿润,确保水进入块体内10~15mm, 对于砌体应边砌边勾缝,确保砂浆饱满度。
4、处理方法
对于窗台部位和内外脚手眼宜用C15砼浇筑和填嵌实,铝合金门窗安装后应及时按设计处理好窗框与墙体缝隙,处理好后,完全干后,再用玻璃胶对框四周缝进行打胶,打完胶并进行淋水试验直至试水不漏。外墙面砖轻度渗漏,可将建筑物表面尘土清扫干净,在干燥的基础上喷或刷两道稀释后的有机硅乳液防水剂[有机硅:水:1:(10~15)]对严重渗漏应分析原因,如因面砖吸水率过大,可按轻度渗漏处理方法的要求喷刷有机硅乳液;如因砌筑不饱满或基层刮糙不密实原因,应局部铲除面砖和基层粉刷,重新清理砖缝,用1:2水泥砂浆勾缝填实,做好底层再用与外墙面砖相同色号的材料修复。


分享